2月11日凌晨4時許,隆德縣陳靳鄉新和村的73歲“春官”翟士剛已整理好行頭。“春官詞是活的,得把政策、祝福都‘唱’進百姓心坎里。”說起鄉村振興、移風易俗等春官高頻話題,翟士剛脫口而出。當日,“在寧夏·非遺過大年”隆德縣2025年“農文旅推介暨非遺過大年·社火鬧新春”社火大賽火熱開演,10支社火隊伍輪番登場,為當地群眾獻上了一道獨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大餐。
一系列精彩紛呈、年味十足的社火表演點燃了現場觀眾的熱情。
鞭炮齊鳴,鼓樂同奏,舞龍、舞獅、秧歌隊絡繹不絕。活動現場,社火演員們穿著色彩斑斕的服裝,畫著造型各異的臉譜,在鼓點中競相入場。精彩紛呈、年味十足的社火表演點燃現場觀眾的熱情。“讓孩子看看這些傳統的社火表演,感受一下我們家鄉的民俗文化,非常有意義。”專門從銀川市趕過來看社火的王女士說。
現場人頭攢動。
陳靳鄉新和村的馬社火一登臺,便吸“睛”無數。“05”后的趙佳怡身著伶官戲服、畫臉彩、戴髯口,騎坐在馬上,威風凜凜。這是她參與社火表演的第六個年頭,也是社火民俗的再一次青春續寫。“受爺爺的影響從小對社火民俗文化感興趣,覺得這也是一種傳承,希望更多年輕人參與進來、多體驗。”趙佳怡說。
作為文化大縣,隆德過年耍社火是傳承已久的民俗文化活動,承載著廣大人民群眾的鄉音鄉愁和濃濃年味,寄托著對新年風調雨順、安居樂業的美好期望。“通過一年一度的社火巡演活動,營造歡樂祥和、喜慶熱烈的節日氛圍,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傳承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展示全縣精神文明建設豐碩成果。”隆德縣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隆德社火文化源遠流長,種類繁多,傳承完好,高臺馬社火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豐富多彩的社火文化活動早已成為隆德人民生活中極具特色的文化符號。該縣充分發揮好文旅產業“一業興百業旺”的綜合優勢,通過“文化+旅游”“文化+體驗”等市場化運作模式,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不斷擦亮“千年古縣·文化隆德·康養福地”特色名片。(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何娟亮 王雷 文/圖)